思维导图法整理需求

我们要更好的站在用户的角度上看问题。

可以通过穷举用户使用场景,衍生解决办法,进而确定需求的执行。

产品设计的核心三要素

用户--场景--需求

  • 产品设计,就是不断解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
  • 增加、减少功能并非关键,关键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

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

  • 用户:当想到一个功能点,先不要想怎么实现,而是想想谁会用
  • 场景:用户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用?(感兴趣?)
  • 问题:用户分别在上述场景下,碰到什么问题?(挑战?)
  • 方案:用户在碰到问题以后,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(不是指PM如何实现功能的方案。比如说用户在消费方式方面、解决问题的效率方面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现状,有没有能够优化的空间)

使用思维导图来思考某个功能点该不该实现的步骤

1.潜在用户有哪些

  • 谁会对某个功能点感兴趣?
  • 使用思维导图,列举所有可能感兴趣的人
  • 使用穷举法,能想到的尽可能想到

2.列举用户可能感兴趣(使用)的场景

  • 针对每一类用户尽可能的再往细分解
  • 把各种情况尽量描述清楚,最好能描述成一个故事

3.不同的用户分别会碰到什么问题

  • 注意:是分别,不要怕重复
  • 不同的群体,不同的场景,问题都是不同的
  • 区别“问题”和“中性词”,比如时间、价格……

价格:太贵、太便宜、性价比太低…… 时间:太早了、太晚了、太快了、太慢了…… 质量问题:质量太好了、质量太差了、做工太差了…… 信任感问题:不相信、不敢相信、自己没信心、别人没兴趣……

4.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

  • 注意:是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PM要做的功能的解决方案
  • 有很多用户也没有解决方案,没有就是没有

5.把以上思维导图都集合在一起,就形成了最终的思维导图

案例: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